默认计划
档案工作与档案法治建设
价格 --
该课程属于 2022年度陕西省档案人员初任培训班
请加入后再学习

明清以前档案:唐代、宋代、元代;第一档案馆

明清档案:清朝 故宫博物馆

民国档案:国民党

革命历史档案:共产党,新中国成立。

[展开全文]

任务2:档案与档案工作 2 档案(二)

四、档案的类型

(一)按形成时间分类

1.历史档案—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形成的档案

   (1)明清以前档案

   (2)明清档案

   (3)民国档案

   (4)革命历史档案

2.现行档案—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的档案

(二)按内容范围分类--档案门类

文书档案

科技档案:科研、基建、设备档案等

业务档案:(诉讼、公积金、社保、医保等):

会计档案:

人事档案:

特种载体档案(照片、音像、实物)

(三)按所有权性质分类

  1.公共档案

  2.私人档案

五、档案的价值与作用

(一)档案价值与作用的概述:档案之所以保存,是因为有价值、有意义。

(二)档案价值的形态,是档案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。

1.凭证价值与情报价值

2.现实价值与长远价值:对历史负责、危险现实服务、替未来着想。

3.第一价值(档案直接形成者)与第二价值(非直接形成者)

4.利用价值(具体的、现实的价值)与保存价值(潜在的价值)

(三)档案作用的主要表现

   1.工作查考的主要依据

   2.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

   3.经济建设的宝贵资源

   4.科学研究的可靠依据

   5.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

   6.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

(四)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

   1.档案作用范围的递增律

   2.档案秘密程度的递减律

   3.档案作用的转移律

   4.档案发挥作用的条件律

   (1)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。

   (2)受到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认识水平的制约。

   (3)受到档案管理水平的制约

 

   2003年5月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省档案馆时指出:经验得以总结,规律得以认识,历史得以延续。各项工作得以开展,离不开档案与档案工作。

   同时指出“三个走向”要求:档案工作要走向执法管理、走向开放,走向现代化。

 

     记录历史、保存记忆、服务社会

    《档案法》第一条  为了加强档案管理...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...制定本法。

。对历史负责

  。为现实服务

     。替未来着想

。老子任周王室守藏室史(相当于档案馆馆长)

。著《道德经》,最早提出治理的思想:道法自然,无为之治

[展开全文]

档案主体多元化;档案有保存价值;档案形态多种多样;档案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。

档案本质属性:原始记录性真实性

档案一般属性:信息性、知识性、文化性、社会性。

[展开全文]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档案工作与档案法治建设

任务1:档案与档案工作 1 档案(一)

档案管理岗位培训班

       第一章    档案与档案工作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档     案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档案工作

             档案标准化和现代化

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第一节     档   案

 一、档案的内涵与特征

    档案是什么?有人想到红头文件,有人想  到人事档案,对,又不全对。说对,是因为红  头文件和人事档案是档案;说不完全对,是因  为档案不仅仅是红头文件和人事档案它有丰富  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。

.《档案法》第二条:本法所称档案,是指过去   和现在的机关、团体、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   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     会、生态文明、军事、外事、科技等方面活   动直接形成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   各种文字、图表、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   录。

把握四个方面:

1.档案的形成主体具有多元性:单位、个       人。。。

2.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文件:对国家、对社会

3.档案的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:文字、图     标;纸质、实物、电子、音频视频等

4.档案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:区别于图书情   报资料等信息。

档案的属性:

1.档案的本质属性:原始记录性真实性,有签   名、批示修改痕迹、印章等

2.档案的一般属性

 (1)信息性。有信息的可传输、可分享等

 (2) 知识性。储存指示的重要载体

 (3)文化性。民族精神血脉凝固在档案里

 (4)社会性。社会活动中产生又服务社会

 

二、档案的产生与发展

.客观条件:文字的产生,取代结绳记事;物质  载体出现,如甲骨兽骨石刻等。

.社会条件:生产发展。需要交流和管理。

.国家的产生:充分保证了档案需要

三、档案形态与档案门类

.档案形态主要是从档案载体来看,体现的是档  案的形式特征。

.档案门类是从档案产生的过程、领域来看,体  现的是档案的内容特征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1.档案的形态

1.甲骨档案:原始社会生产力地下,以龟甲兽  骨记录文字。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,记    录3600多年前商朝的历史,是我国最早有文    字记录的档案形态。

2.金石档案:铸刻在金属铭器和石刻上的今文  或铭文,为记事所用,如大量的青铜器。

3.简牍档案:因为金石笨重,人们用竹片和木  板撰写文书。

4.缣帛档案:丝织业发展,用抹布丝绸书写,  更加轻巧。

5.纸质档案:东汉纸张出现,使用保管方便。  到19世纪,音像技术催生照片、影片、录音录  像档案。

6.电子档案:20世纪信息技术发展,产生通过  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文件形成、办理、传  输、存储的数字格式的信息记录,有光盘、移  动硬盘、磁盘等载体。

[展开全文]

档案形态主要是从档案载体来看,体现的事档案的形式特征

[展开全文]

档案行政执法许可的概念

1.依法申请的行政行为

2.依法审查行为

3.授益性行政行为

4.要式行政行为

行政许可的实施:

1.合法原则

2.公开、公平、公正原则

3.便民、效率

实施程序

1.申请与受理

2.审查

3.决定

4.送达

 

[展开全文]

档案监督检查

一.档案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

二.档案库房、设施、设备配置使用情况

三.档案工作人员管理情况

四.档案收集、整理、保管、提供利用等情况

五.档案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情况

六.对所属单位等的档案工作监督和指导情况

应承担的法律责任:

一是行政处分

二是行政处罚

三是刑事民事责任

机关档案管理规定主要内容:

组织架构

工作机制

基础设施

[展开全文]

单位应制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,明确应归档内容和保管时间。

《档案法》第十三条   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下列材料,应当纳入归档范围:

(一)反映机关、团体组织沿革和主要职能活动

(二)反映国有企业主要研发、建设、生产、经营和服务活动,以及维护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权益和职工权益的

(三)反映基层群众性自制组织城乡社区治理、服务活动

(四)反映历史上各时期国家治理活动、经济科技发展、社会历史面貌、文化习俗、生态环境

(五)法律、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归档的

非国有企业、社会服务机构等单位依照前款第二性所列范围保存本单位相关材料

[展开全文]

档案立法

1.立法主体依法定职权进行

2.遵从一定程序、运用一定技术进行

3.制定、认可、补充、修改、废止法

档案工作的基本问题:

1.法律调整的范围

2.法的适用范围

3.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

4.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

5.支持档案事业发展

6.公民在档案事务中的义务与权力

 

[展开全文]

档案行政诉讼的程序:1一审程序2二审程序3再审程序4执行程序

[展开全文]

档案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:1合法2依据充分3合理4效率5接受监督

档案行政执法的依据:法律法规规章

 

[展开全文]

一.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发展:

新中国档案事业经历了初步建立、恢复发展、健全完善的过程。

目前已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

档案局,行政监督指导

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:手管用档案

专门、专业档案馆

档案室

二.档案事业的建立与发展

[展开全文]

《档案法》1987年9月5日公布1988.1.1实施,2020.6月修订

[展开全文]

档案的类型:

按形成时间分类:1历史档案2现行档案;

按内容范围分类:档案门类:文书档案、科技档案、业务档案、会计档案、人事档案、特种载体档案(照片、音像、实物)

按所有权性质分类:公共档案、私人档案

档案的作用:记录历史、保存记忆、服务社会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档案的形态:甲骨档案、金石档案、简牍档案、缣帛档案、纸质档案、电子档案

[展开全文]

档案

档案工作

档案标准化和现代化

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机关、团体、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、整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、军事、外事、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、图表、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。

把握四个方面:

1.档案的形成主体具有多元性:单位、个人

2.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文件:对国家、社会

3.档案的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:文字、图标;纸质、实物、电子、音频视频等

4.档案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: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信息

[展开全文]